配资渠道之家 上半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多地布局海洋新经济
当下配资渠道之家,海洋经济正成为沿海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据了解,早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就要求“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布局发展海洋经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当前,我国将海洋经济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位置,预计相关配套政策将加快出台,带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海洋经济在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中实现新跨越,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支撑。”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洋经济韧性凸显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堪称地球的“蓝色宝库”。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制造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35%,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
分项来看,上半年,我国“蓝色粮仓”提供的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
而海洋油气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增长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16.9%,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2.2%。
海洋旅游业方面,受益于政策利好、供给优化和出游意愿上涨等因素,上半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同比增长8%。邮轮旅游热度高涨,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其中“五一”当天,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办理“240小时过境免签”手续的旅客超过400人,创复航以来单日新高。
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上半年,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从海洋工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以修正总吨计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上半年,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高端、智能、绿色涉海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显现,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一个亮点是,当前,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中。不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程保志撰文表示,目前我国海洋领域仍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痛点。
“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接近90%,相对而言,而海洋装备制造、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到10%,因此,应积极发展海上风能、海上光伏、海水制氢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海洋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做大做强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此外,还要聚焦海洋原创新药和高端生物制品开发,通过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打通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堵点和瘀点,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程保志表示。
章俊也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技术将不断渗透和应用于海洋产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高精度海洋探测设备、智能航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都将迎来广阔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海洋经济占GDP比重将持续走高,未来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开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多地密集布局
当前,各地也在积极布局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
8月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以国家重大战略紧迫性需求为牵引,以打造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按照海南的规划,到2027年,三亚海棠湾休闲旅游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全省入境游客达到230万人次,开通境外航线160条。同时加力提升临港产业能级,支持洋浦港建设成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预计到2027年,洋浦港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全省集装箱吞吐量达600万标箱,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85条。
上海作为海洋经济标杆城市,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健增长。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21.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0.8%。今年6月,《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到,要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水产渔业大省福建一直以来都是“靠海吃海”的代表。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三位;海水养殖产量613.3万吨,约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1/4;水产品出口额67.1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一,并连续12年蝉联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第一大省。不过,乘着政策的东风,福建省当前正在加速掘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经在厦门市启动建设了面积10.2平方公里的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目前配资渠道之家,海洋经济的区域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山东、广东、海南等沿海主要省份正在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多个标杆样本。”章俊对本报记者表示。
胜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